全員出動!捕捉風獸因因呼:看身懷絕技的團隊建造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
《全員出動!捕捉風獸因因呼》是本以風力發電為主題的知識書,卻要告訴你一件比電學、力學、能源等學科知識外,更重要的事!
注重工程與規劃的知識書
從怪怪書名『捕捉風獸因因呼』就可以感受到不一樣。這是作者先借鏡山海經的風神『因因乎』傳說,將風力發電這麼硬派的科學,變成奇幻穿越現代的趣味故事。
因此,故事一開場並不說教,不是劈頭就說風力發電很環保,大家要努力加油……。反倒是畫面突然出現一群超奇怪小隊正在超投入討論:『如何捕捉一頭在臺灣海峽肆虐的怪獸因因呼。』
率先打頭陣的小隊員雨童,從吉他箱裡拿出一根類似鐵塔的道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吉他箱 )。接著往海上一丟,就像孫悟空的如意棒,突然變大成一根巨大氣象觀測塔,穩穩的插在海中央。
作者將神話結合科學故事,在閱讀上有種奇妙趣味感。為什麼因因呼會在台灣海峽集中風力呢~在書末會有詳細的解釋,或許你和孩子其實也可以從這張地圖猜的到喔!
就是這麼突然的一個超認真小隊,正在超投入的討論捕抓因因呼的任務。這些小隊的成員其實各代表的一門專業知識,成就了這本書跨領域閱讀的基礎。
別問我為什麼,雨童就這樣隨便把鐵塔丟到海邊。雨童所代表的就是一位氣象工程師,隨時把氣象觀測塔帶在身邊也是很合理的。
正當你準備吐槽作者的腦洞大開時,又會突然被當中科學原理說服。因為氣象塔可是真實存在,塔上的各式儀器正是為了評估風力。
而這就展開了這本書想帶給孩子的主軸:即便我們熟知所有科學知識和技術,也需要有一個好的計畫方案才可以組裝完成任務。
一項工程計畫可不是隨便說開工,就開工,不然變成蚊子館怎麼辦!如果不先測量海上哪裡風速最快、找出哪個時間季節的風力最豐沛,等到風力發電機裝錯位置,可不是隨意反悔、改插別的地方就好 。
書中會在關鍵情節補充相關知識,還怕你漏掉,所以給了一個大大的STEAM標章。你別看氣象塔就只是一堆儀器,其實也是為了測量風力而特殊設計,不同高度都會有一個風速計。這是因為天空是立體的空間,不同高度的風力都會不一樣喔!
正因如此,不同高度、不同時間、不同季節,所測量的風力風向都不一樣。這就帶出書籍的主軸,沒有完整的計畫,就算懂再多知識、再厲害也可能會失敗。
書籍知識難易度適中,即便是比較難的電磁學概念,也是保持在引發興趣、推動劇情為主。喜歡機械的小朋友也會愛上這本書很細的插畫。
這本書我會沒想到的是竟然有一種叫做氣泡船,是負責在水底下產生氣泡牆,當作隔音用途。因為水底下有很多生物,巨大的施工噪音都會干擾到生態。想想我們人類做裝潢施工都還沒這麼貼心呢。
而從這個計畫延伸出的各種知識,像是氣象(風)、機械(力學)、馬達(電磁)等,都剛剛好的推動這個故事前進。並且知識難度很淺白,保留在引發興趣階段,也不會超出國小中高年級自然課。
甚至我很喜歡故事後段會讓孩子發現一件還有比計劃最重要的事:計算再清楚、懂得再多的小隊卻忽略當地居民的感受——沒有好好溝通。
這是我們在新聞中常見的畫面,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些人怎麼不講理、或是說該不會有所企圖。其實也有可能是政府說做就做,展現知識和權力的傲慢。
這些都是我很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不光是知識的難易度和廣度都掌握得不錯,甚至額外向孩子表達科學學習並非一切目標,懂得運用和與人溝通才是關鍵——而且還不說教。
我很欣賞這頁設計,在團隊裡加入了這個傾聽能力的隊員。即便這項工程的目的是好,但是沒有考量到在地居民的感受。
最後幫這本書補充一下。故事中提到的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是在2019年在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外海建造的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Formosa 1)。發電場總共有由22支風機,大約能供應12.8萬戶家庭一整年所需的電力。
這本書雖然是STEAM,但這本書其實是個很好的 SDGs 題材,如何在漁業發展、生態保育、工業發展、節能減碳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