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國界呈現國家之間的樣貌與各式各樣的交流,引導孩子去思考國家間的關係、對其他國家、文化的看法。
國界 書評
在還沒有打開這本書前,我以為它會是一本講述特定國家間關係的、有知識塊的圖文書。實際上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它是一本大開本、多達 64 頁的繪本。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原本想像它是要分析解說不同國家之間發生什麼事,快擦掉那個印象。令我有點驚喜的,是它真正從國界這件事出發,呈現目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我很推薦給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子,對於國際情勢有興趣,並且我們也可以通過親子共讀,和孩子一同結合時事討論。
有點稍微可惜的地方是,作者的企圖心蠻大的,想藉由國界呈現國家之間的樣貌與各式各樣的交流,這倒讓我覺得 64 頁說不完,反而有點發散。

被國界隔開的兩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想法也會不一樣。
我也分享幾個閱讀引導方式。
首先,它基本上都是一兩句話引導,然後讓圖去說話。在觀察圖像的過程中,就會引發對國界與文化的興趣。
例如有一頁它說:有時國界會開放、有時會關閉。就配了一張一群人被某個邊界擋住、正在抗議的圖。
我好奇查了以後發現那是土耳其境內跟與敘利亞交界的城市 Öncüpınar,而那個城市因為敘利亞內戰激烈,曾經關閉邊界不讓敘利亞通行,後來又為了援助敘利亞難民而開,常常是土耳其在國際上備受討論的一個城市。
書中大部分都會在畫面中寫出是哪兩個國家的比較,這是我覺得很實用的地方。讀者覺得有興趣的話,就可以直接從國家名去查它們的邊界到底發生什麼事。

書裡的畫面其實藏有許多資訊,很推薦和孩子一起找資料。
再來這本書適合引導思考的原因,是它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開始它會帶讀者想一想什麼是國界、在邊界兩邊有什麼一樣、不一樣,比如文化、手勢等。然後問人們怎麼在國界上生活、進一步問為什麼要跨越國界。
然後再告訴你有那些真正的國界近期被建立、或消去。又有什麼其實讓人們早就突破國界。你可以看到它是一步一步在加深討論超乎國界的事。
這本書不只會讓人看到:啊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有人是這樣生活的。很棒的是可以藉由具體的觀察國界樣貌,去反思現在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
它引導性強的地方在於,常常會利用對比去挑戰讀者:事情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性。
比如它講有一個城市被比利時、荷蘭分成兩邊,就算有點不一樣、但是人民還是照常生活,彼此交流相處。但接下來就告訴你,也有國界像喜馬拉雅山那樣沒什麼人能到達的地方,很難跨越。
所以豎起國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本書就精彩的接續提出真正的高牆可能在宗教不同、資源分配等等各種原因。






整體來說,這些細節跟節奏安排都很有意思,以為會講得很硬,但其實藉由書中的比較設計,可以讓孩子一目了然看見世界不同的樣貌,並去思考臺灣的邊界多半都是海。其他國家又是怎麼樣呢?
不過,除了最前面我說思考點發散有點可惜以外,有些地方在畫面呈現上為了盡量把事物連在一起,就會犧牲一小部分的確實,這也有點小遺憾。
例如一開始呈現機場海關畫面,把出入境程序都連在一起畫,其實跟真正出入境的流程還是有差別的。
還有礙於它繪本性的安排,有的地方太隱晦。例如它講有些國家打破邊界,使用統一貨幣與規範等等,其實就是在講歐盟,卻沒有明講,等於有些基礎知識還是得去查、或請教家長補充。
最後,這本書是韓國翻譯書,開頭書名頁是板門店,後面也有強調南北韓之間的關係。
但這不影響閱讀理解,不用擔心。反而會覺得,韓國出這樣一本繪本,其實是讓孩子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國家的狀況,是很棒的一件事。

相關文章

南一 社會六下全課 書單

翰林 社會六下全課 書單

康軒 社會六下第二單元 臺灣走向世界 書單

閱讀理解 junior:國際咖養成記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

從以巴衝突切入世界史的閱讀法與推薦書單

地緣政治學圖解入門:東大教授解析國家生存策略

南一 社會六下第三課 愛與關懷的世界 書單

南一 社會六下全課 書單

翰林 社會六下全課 書單

康軒 社會六下第二單元 臺灣走向世界 書單

閱讀理解 junior:國際咖養成記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