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棵樹
感受自己,就能了解自然。全書將人跟樹的構造互相連結比喻,從外到內,從皮膚到心臟。是一本既能讓人感動,又能引導讀者確實吸收知識的繪本~
成為一棵樹 書評
圖畫很巧妙的結合人樹共通特點,讀者只要能感受自己身體部位的功用和存在,就能很快感知樹也有類似的部位、長相與功能又是什麼。不管是書衣、封面還是內頁,小朋友的肢體動作都很生動,尤其跟樹的枝條對照,真的會想一起扭一扭動一動。
看到一半就講完一棵樹的構造了,接下來是我覺得很欣賞的部分:介紹樹的群體和與生物的關係。
因此你可以想像,它用更寬廣的視野,將人與人的關係、社會互動也一同納進來與樹對照。
讀完這本書,不僅能了解樹、了解生態,其中溫暖的橋段緊緊將樹連結讀者的感受,讓人像是心中也種了一片森林。
除了想讓人跟著一起扭動的書衣外,打開以後,封面也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充滿期待。
這個頁面將樹的髓心跟人的心連結在一起。哪裡相同、哪裡不同,可以讓孩子練習比比看、找找看。
樹的溝通跟人的互助,是不是很像呢?
書末很貼心的附上樹的剖析構造圖,不同於內文,以知識圖鑑的口吻說明,可以藉此複習重整剛剛學到的資訊。
內文敘述並不難,但還是建議要至少國小低年級以上,孩子對人體基本構造有些認識,才比較能感受樹的構造。
剖析的補充知識,給大家看看局部頁面有個概念。
扉頁不同類型的葉子排在一起,還有小圖說,看起來美麗又祥和。
在疫情偶有讓人擔憂、孤單、重新適應群體的此刻,這本書能讓讀者從不同角度看待生命和自我。
也許我們可以藉由認識樹,練習成為一棵樹,獲得一些勇氣。
書店連結
書店連結
相關文章
超獵奇!人體動物圖鑑
烏龜的殼是肋骨?蝙蝠翅膀是手掌?通通係金ㄟ。這些有趣的知識通通都在這本封面看來有點小噁的《超獵奇!人體動物圖鑑》中,但是放棄它可是很可惜喔~
蟲蟲們的慢活日常:看著下方往前吧!
給大人看的療癒、充滿樂趣的昆蟲書。每頁都是一個短篇,搭配作者軟軟、萌萌的插畫,最後再以一句集中直球的有梗金句作結。
皮諾實驗室:蟲蟲超棒的!、絕對找不到?
兩本生物與昆蟲主題書是手感插畫+趣味小知識,很適合當作小學生休閒閱讀的課外書。
萬物盡頭之島:隔離 樂園
一本改編現實、以菲律賓庫利昂島的痲瘋病隔離區為主題的青少年小說。作者用非常優雅的文字,緩緩帶出主角因為政府的隔離政策。
番薯原來是外國人:種ㄓㄨㄥˋ出來的37堂植物課
這本書從植物主食、水果蔬菜、飲料香料藥物等,挑出 37 個超有趣、又意想不到的趣味知識。知識量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非常剛剛好,融合歷史、文化和知識。
好好讀小學堂:骨頭博士找骨頭
骨頭老師可是科學館的超級巨星,校外教學的小學生都想聽骨頭老師講課。可是有一天骨頭老師發現自己少了一根肋骨,怎麼辦?趕緊趁休館黑摸摸,跑出外頭找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