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園城市4:打造理想家園
一群國小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如何面對建商開發,而用實際行動模擬、調查與證實新建地的好與壞。一步步的研究作法與理性思考非常值得參考。
都更裡的社會觀察與思辨能力
竟然有教小朋友都市更新的書!哦……沒有啦~不過有一天如果你家旁邊冒出一棟超級大樓,美好的早晨再也看不到陽光怎麼辦???
書中小學生正遇到這個大麻煩,學校旁準備長出一棟超高大樓,不但操場會沒了陽光、原本的空地也不能再打棒球。『怎麼辦?要抗議,寫信給政府投訴……』老師提議:那我們就先去工地看看吧~
從這個『偽校外教學』開始, 老師和孩子從工地的建築計畫告示牌,了解建築物的基本資訊,以及收集周圍居民的反應。這是我很喜歡的第一部分,因為老師和學生依照建築資訊,在教室裡打造出這棟大樓與周圍住宅,模擬出實際狀況。
他們也收集正反方的意見,當然有人覺得沒有陽光很糟糕,但是也有人覺得住戶變多,店家生意也會變好。在這個收集過程中,不擅自排除、不預設立場;甚至孩子們還向市政府求證新大樓的容積率、戶數、高度有沒有違法?最後再將這些資訊,整理成一份學校報,分享給所有居民。都是很棒的做法。
只要從工地的建築計畫告示牌就可以大致獲得建築物的資訊,下次與孩子經過工地時,不妨一起研究看看。
不預設立場,先收集正反方意見,用換位思考,才能真正做出公正的報導。
有時候大人只會說不出所以然的抗議,好像有時候比小朋友更幼稚。
不知道是不是小朋友感動上天,建商竟然倒閉了。市政府突發奇想,向市民徵稿建築設計,當然這些小朋友也要來參一腳。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因為小朋友延續收集資料的經驗,分析整個計畫,一方面要達成市政府的設計規範、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周圍居民的期望。
這是另外一個很棒的概念,到底什麼是理想家園呢?因為家不只自己居住,可以是一家人、可以是一整個社區;建造的不僅是房屋這個物體,而是一整個由情感互相聯繫的生活圈。再來是老師和小朋友將居民的願望,用非常科學的方法,一樣透過建造迷你樣品屋來驗證可行性,
雖然這本書沒有美麗的插畫,建造家園對於孩子來說吸引力可能不如自然等主題,但是仍然非常值得介紹給孩子以及你,特別是也很適合在課堂上當作議題思考的題材。《我的家園城市》系列叢書從兩位建築相關專長的作者撰寫繪製,充滿人性的角度規劃城市,是非常符合現今建築設計的趨勢。
大家期待的城市以及公告的條件,要怎麼互相融合以及找到平衡點呢?
喔喔,最前面的整理資料經驗在這裡又派上用場。將各種意見整理與分析,最後統整出有效且可行的各種方案。
這裡在建築模型屋時,帶出一個解決問題的重要概念,也就是先將問題簡化。老師和小朋友將每一戶先設定成一個個固定單位,這樣就可以更直覺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