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從哪裡來:給孩子的時間啟蒙百科全書

讀來舒服、自然的時間百科,從歷史、文化、自然,知道人類制定時間的困難,從中體會到時間的珍貴——不只是科學,也對於我們。
書籍畫重點
- 插畫與文字都很溫和舒服的知識百科
- 從認識時間的由來,到相關的文化與故事傳說
- 多了許多與中國相關的時間知識
令人驚艷的時間百科
這套書是個很有意思的體驗,因為關於時間的童書很多,也看過不少國家的,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很有意思的體驗。
另外,這本書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舒服與自然,並沒有中國那種知識童書或百科,習慣寫出很硬梆梆的內容。
反而插畫和頁面設計很柔和,沒有知識的侵略感,我想即便連臺灣出版社都蠻難做到;另外文字上讀起來也很舒服,書中每個主題都會以一個日常觀察或是經驗當作開頭,描述偏感性、溫和;然後再加上對應的知識補充,而且也不會太深,我覺得國小中年級也可以讀得很好。
像是說起『一天』,一開始就說著一天是怎麼開始的,是早晨太陽剛出現,我們眼睛開始張開;然後一天又是在鳥兒安靜的準備休息時結束。
接著下一頁就透過地球與太陽位置來解釋日與夜的交替,然後介紹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對於一天的定義,以及有意思的各國神話。(點擊箭頭瀏覽其他圖片)
(點擊箭頭瀏覽其他圖片)
就這樣從天開始、然後是一個月、最後是一年……不僅讓孩子知道時間在科學或是習慣上的定義,最後也去尋找自然界裡這種代表時間或是規律的現象,像是年輪、花開花落。
那這時候我就會問孩子一個問題,為什麼時間的界定不用年輪、不用花開花落、不用昆蟲的生活史呢?而是要用太陽、月亮呢?
是不是因為古人發現時間是需要精確性,而太陽、月亮是人類所能接觸的範圍裡,是最不容易變動的呢?
藏在大自然裡的其他時間。(點選紅色箭頭,可以瀏覽其他照片)
下冊內容則是把重點放在時間與計時。這也很有趣,看著古人,中國人、歐美人,如何一步步更改與尋找更方便的計時工具,從太陽、月亮、水、火、沙……
那最後依然有感性那一部分,就是古人對於時間流逝的感慨——我想這可是古代中國一些大文學家最擅長的事~
不同計時的方式。(點選紅色箭頭,可以瀏覽其他照片)
古人對於時間的感嘆。(點選紅色箭頭,可以瀏覽其他照片)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時間
我來說,這套書是個很有意思的體驗,因為關於時間的童書很多,也看過不少國家的,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很有意思的體驗。
像是舉例上都是先說中國,畢竟有些事確實中國發生的早,然後舉和自己國家孩子親近的例子,也很正常。又或是說到時間,就會提到中國在太陽與月亮的神話、四季節氣的變化,甚至是古代中國的各種計時發明~所以習慣歐美經驗的我,閱讀上倒是很有意思~
如果是最要做一本有關從臺灣來看時間的書,那要怎麼做呢?剛好隨手一查,還查到有關原住民如何記錄時間或是類似曆法的研究文章,我想如果有書,也一定很有意思~
這套書整體看完後,是沒有發現什麼用中國用語或是被吃豆腐的部分。除了封面那個『硬核』百科~硬核,在中國用語是很專業小眾、深入研究的意思,也是直接來自於 hardcore 的翻譯。
臺灣也有硬核這個說法,但是比較常用在描述其中一種搖滾樂種類。
所以我想兩種都不搭這本書的內容(笑)~
二十四節氣。臺灣因為氣候的關係,節氣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書店連結
書店連結
相關文章

時間從哪裡來:給孩子的時間啟蒙百科全書

數學天才學院1:十四歲的危險方程式

歡迎收看科帕丘偵探科學頻道1:守護風之村的生態界

1分鐘讀懂 恐怖數學故事1:餓鬼的食物

看漫畫學數學:異數空間

你和孩子想要哪種數學書?是實用、樂趣、還是燒腦呢!

10歲開始學數學

科學起步走:數學原來很簡單

時間從哪裡來:給孩子的時間啟蒙百科全書

數學天才學院1:十四歲的危險方程式

歡迎收看科帕丘偵探科學頻道1:守護風之村的生態界

1分鐘讀懂 恐怖數學故事1:餓鬼的食物

看漫畫學數學:異數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