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開玩笑,竟然變被告?
少年調查保護官現身說法,以實際青少年案例與法條,結合自己的專業與輔導經歷,讓你和孩子不僅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提供各種協助管道。
書籍畫重點
- 從人際關係、學校、網路、詐騙等孩子身邊常見的案例出發。
- 提供完整且詳細的法律對應說明。
- 不只法律,也提供學校家庭輔導通報等方法。
貼近孩子生活的校園法律小百科
不曉得是不是小朋友越來越早熟、資訊越來越多,以前我還是小鬼頭時,我媽只擔心考試成績和我有沒有亂花午餐錢?
但是我現在卻要開始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因為冒犯同學而陷入衝突;輕則低頭道歉、重則被告……或是有天收到電話說:『你的孩子在網路……』
要是狀況真的找上門,這時 google 真的來不及……好在有人整理一本可說是校園版的法律小百科《只是開玩笑,竟然變被告》。讓我們能預先理解,是再好不過的事!
你幾乎可以在這系列裡找到小朋友會誤觸的地雷。從班級人際相處、禍從口出、動手動腳,到網路放話、性騷擾、金錢糾紛等。
作者身為少年調查保護官,透過青少年案件的豐富經驗,讓這套書成為面對學生犯錯可能觸法的教戰守則。
我欣賞作者不僅依據各種狀況詳列可能觸法的法條,以及提供不同的選項和後果,甚至是還列舉學校應該會有的通報處理流程,讓我們可以對照參考。這個很重要,以免權益受損!
因此,我很推薦家長、班導都該放一套在身邊,然後好好讀。畢竟自己孩子再怎麼懂事,有時真的會無意被牽連,總是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但也因為書籍比較注重案例分析,有時候把狀況過於簡化成對錯二分法,所以我會額外陪著孩子一起討論。
我們會在對錯之外,額外想想為什麼有人要做壞事,他是真的壞人嗎?
最後我會問孩子『法律懲罰』的意義是什麼?是不是用來警告人千萬不可以做壞事,然後懲罰真的可以讓人改過向善嗎?
我覺得作者在其中一個案例說的很好,動不動提告有時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班級是一個小型社會,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嚴重性,雙方的感受,學習如何正確與人相處。
或許這才是告與被告,無數法條之外的最重要的事。
內容架構很直覺,每個案例都會有實際情境+作者分析+對應法條與可能後果。(點選預覽更多頁面,頁面來自於電子書)
作者除了引用法條外,也加入學校在面對類似狀況時,應當會有的正規通報機制。並且即便被告了,作者也提到法官也都會調查整件事情經過,不一定會將責任全部歸咎於被告。(點選預覽更多頁面,頁面來自於電子書)
作者在第二本裡,對於霸凌有更詳細的補充。(點選預覽更多頁面,頁面來自於電子書)
第三本的寫法有些改變,一樣是霸凌,作者提供了對家長、孩子等說明。(點選預覽更多頁面,頁面來自於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