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讀、可想、可互動的歷史啓蒙書
不是一本入門、基礎,介紹世界歷史的書,而是透過六個主題活動來讓孩子思考『什麼是歷史?』
培養素養能力的歷史課外書
這本歷史啟蒙書,其實英文書名會更符合內容:What is History?也就是說,這本書不是一本介紹世界歷史的書,而是透過六個主題活動來讓孩子思考『什麼是歷史?』以及歷史是怎『做』出來的?
歷史課像自然課可以做實驗
我很喜歡書本最前面裡的序言,張元和林慈淑兩位歷史系教授說道:學校的歷史課大多是轉述一段時間裡的一個事實,然後老師盡全力用說故事的方式讓課堂變得有趣,雖然孩子覺得有趣、有學到東西,那這就是歷史嗎?
還是說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歷史是怎麼『做』出來的。這也就是這本書的目的——強烈建議買書後,我們大人先看完前面的序言和作者的話,就可以完全理解這本書的設計目的。
非常推薦先讀序,就能知道這本書的設計目的(圖可以左右滑動)
因此,書裡分成六個大章節:時間、證據、歷史解釋、為什麼、歷史意義、神入(共感)。每個章節都會有個主要思考活動,透過提問和資料線索,體會『做』歷史。
像是時間就是蠻入門的,我們可以和孩子排序不同物件、人物和年代,彼此配對。甚至不用先學一些歷史,光憑經驗或是畫面來配對就很有意思——這些其實是讓孩子理解歷史是一種時序。
『歷史解釋』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我們要從一個歷史人物英國國王李察三世謀害王子篡位的刻板印象,閱讀不同的線索或是資料,重新建構出『接近』真相的描述。
內容一共有這七個章節,雖然可以隨意變換閱讀順序,但是建議還是從第一章開始。
第一章就是透過簡單的配對遊戲,讓孩子體會到歷史特有的時序感,即便不知道這些圖片背後的背景知識,也能試試看從圖片上的線索推理出。(圖可以左右滑動)
第二章,則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是如何透過手上的資料,拼湊出可信的歷史事實。(圖可以左右滑動)
第三章,是我覺得最讓孩子受用的內容:為什麼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圖可以左右滑動)
當我們和孩子做完後,就能更理解歷史解釋其實是一段某人心中的一個版本,而當中到底夾雜多少事實、多少意見,都需要好好判斷。
這其實就和臺灣新聞很像,我們的主播在播新聞的時候,都會加入過多的意見,蓋過原本的事實,但新聞不是政論節目,這樣反而會誤導聽眾。
即便像我這種非專業歷史背景的小白家長,只要耐心帶著孩子完成前三個活動,其實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其實在面對下一個章節時,心態上其實會慢慢不一樣喔,就會是那種開始會疑神疑鬼的,超級有趣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那我想你其實一定也發現,介紹裡一直在講提問、和小孩一起討論……沒錯!這本書其實是需要大人和小孩一起投入時間共讀討論,並不是屬於那種放置型的隨性閱讀(笑)。
所以這也是我前幾天說的,書籍文案上提到『最容易上手的歷史入門書』,顯然會在家庭受到不小考驗。
這是一本來自於英國中學的教科書,雖然不知道英國學校實際運用方式,但是確實在設計上是適合在課堂裡透過老師來引導。
就像是我能知道前三章的精華所在,可以去引導孩子。但是第四到第六章就比較沒有 get 到作者核心概念,我就只能呆呆的照著書本做——請原諒我這個歷史小白……
那一定要中學生或是說熟悉英國歷史才能讀嗎?其實也不用喔,我覺得小學生高年級就可以,並且不知道這些英國歷史也沒關係,搞不好這樣會更沒有偏見產生,完全是依靠書本資料——不過我已經在幻想(肖想),要是那個歷史解釋的主角換成鄭成功,那一定超級有趣的。
符合素養精神的歷史書
- 書籍內容更像是一場充滿提問、探究的實驗課
- 內容設計能夠活用在校園或是親子共讀上。
放入購物車前要留意這些
- 不是入門的世界歷史知識童書。
- 書中舉例多以英國歷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