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露脊鯨、劍齒虎、古菱齒象、鱷魚公主、鳥類恐龍⋯⋯跟著「古生物偵探」重返遠古台灣,尋訪神祕化石,訴說在地生命的演化故事融入作者身為古生物學家的學經歷,看著作者扮演研究學者、化石獵人、歷史偵探等角色,尋找臺灣的古生物故事。
書籍畫重點
- 第一本專屬臺灣古生物的科普書。
- 文字輕鬆趣味,不僅認識古生物的知識,也有著尋找化石與歷史的趣味過程。
- 不屬於一般常見的恐龍或是演化圖鑑。
真的是『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這本臺灣古生物科普書的書名取得和內容一樣好。在書裡……
好久不見,可以是作者透過努力研究,替我們向早在這座島生活過的古生物前輩們打聲招呼
好久不見,也可以是作者終於在日本博物館、私人收藏家裡的見到一度消失在歷史的臺灣古生物化石,而說出口的:真的好久・不見
也因此這本書並不是我(或是你)一開始想像的,只介紹臺灣有哪些古生物、這些古生物的演化與化石研究等,這種很科學的內容。
反而,融入了作者蔡政修自己與化石的羈絆,所以你會看到蔡政修不僅是研究學者,也是化石獵人、歷史偵探、熱血憤青、又或是一位熱愛化石、被媽媽帶去科博館的鄉下小男孩。
作者在最前面就回答這個讀者心中最大的疑問(點擊圖片可以瀏覽更多內頁照片)
書中第三話台灣鯨魚就是這樣的一個迷人故事。一開始在1960年代,中油在新竹鑽油井時發現,雖然途中歷經『盜墓』,但是最終在工程師與學者努力保存下,發表了臺灣第一個鯨魚化石標本『台灣鯨魚』——只不過這個正式發表的化石標本只有一個鯨魚耳骨,那其他化石到哪裡去了?難道又被盜了嗎?
到了四十多年後的現在,作者不斷的搜尋資料以及聯絡當時的參與人員與中油,也都沒有下文,最後只能暫時擱在一旁……直到去日本參加研討會時,才意外從日本科博館研究員口中聽到,館內有一批存放好久、沒有太多資訊的臺灣化石,但只標示著在 1960 年代發現。
好久・不見。這也說明古生物研究在臺灣科學研究是冷門且中斷,像台灣鯨魚的故事還更多發生在日治時代日本學者對臺灣古生物的研究。
(點擊圖片可以瀏覽更多內頁照片)
我很推薦這本書給喜歡古生物的中學生,小學生可以會覺得科學部分偏難。但科學之外故事也非常有意思,再加上作者文筆親民,不是在寫學術論文。
雖然孩子印象中的恐龍(電影來的)和書裡不一樣,但是作者一開始就有說:恐龍啊~現在臺灣到處都有啊,而且臺灣還曾經出現過比暴龍、三角龍更有份量的古生物——你不信,那就去臺中科博館看看那隻古稜齒象。而這個標本在書裡也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點擊圖片可以瀏覽更多內頁照片)
閱讀時需要留意和有耐心的地方
難讀不順,倒不是因為科學太難,而是作者習慣跳躍式寫法,時常插入相關國外事件與回憶,但插入的份量蠻多的,以至於會很難拉回來。再加上,語句習慣拖得太長,讓我很常在找句點。
另外,書缺少解說性圖解,特別是後面再講鳥和恐龍的『屁股』骨骼比較,光憑文字真的很難意會。而且這還是這本書的作者重點,要是沒有意會,那不就是辜負了作者一直在提醒臺灣也有恐龍的美意了~
我看到一半還翻回去找責任編輯是誰。這應該算是編輯的鍋,這本書有三位負責編輯,應該是要好好留意這些地方。不然很可惜的說~
(點擊圖片可以瀏覽更多內頁照片)
書店連結
書店連結
相關文章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

好久・不見

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

少年讀人類的故事1:人類為什麼可以主宰地球

和古人類學家一起來趟時空旅行!解開人類祖先的演化之謎

演化書單

咦,山頂有牡蠣化石

24小時大發現:回到石器時代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

好久・不見

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

少年讀人類的故事1:人類為什麼可以主宰地球

和古人類學家一起來趟時空旅行!解開人類祖先的演化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