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混凝土的生產過程,除了認識混凝土是怎麼運用在建築中,也提醒孩子混凝土在方便之餘,也是有造成大量汙染與耗能的缺點。
神奇的混凝土 書評
當你看到《神奇的混凝土》這本繪本時,或許會覺得混凝土會有這麼清爽嗎?印象中應該是灰灰撲撲的。不過灰灰、粉粉的感覺確實代表著混凝土的生產方式,書中一開始的設定也有點青春、趣味,是從事混凝土研究的作者帶著他的小女兒,來一場認識混凝土的親子校外教學。
所以這本書,我其實很推薦給從事建築、營造相關事業的朋友,不妨透過這本書讓孩子認識你的工作。

故事就從爸爸帶著小女兒一起參觀混凝土工廠開始~
怎麼生產混凝土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水泥、水、粒料(可以想成一顆顆石頭)。如果放大來看,整塊混凝土就很像是那種磨石子地板或是大理石地板那樣。
生產的方式也很有趣,就像顏料混色或是做料理一樣,工廠會依照客戶的需求,從巨大的機器調配出專屬的配方,然後還要『趁新鮮』趕緊用預拌車運到工地。
相信如果你和孩子看到書中混凝土生產工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在國道或是公路旁邊看到的一棟棟圓筒和輸送帶,那原來都是水泥或是混凝土工廠。
至於混凝土要『趁新鮮』用預拌車運到工地,這是因為不一直攪拌的話,混凝土就會馬上凝固喔!我原本還以為預拌車的功能就是單純混合而已。


混凝土雖然是個便宜、方便、可塑性高的材料,不過作者也提到混凝土其實是一個非常高汙染、耗能的產業。特別是裡面的原料——水泥,需要露天開採石灰岩礦,所以你會看到山林變禿了;再來需要大量的水與熱能,因為要用 1400 度高溫燒製原料,所以需要燃煤或是天然氣。
那混凝土是不是還可以這麼清爽的出現嗎?嗯~所以作者在書的最後也提醒到,我們現在正學習更有智慧的使用和生產混凝土。
像在日本就會使用廢棄輪胎、垃圾當作燃料,不僅可以少用煤炭,還可以當作廢棄物處理廠;使用火力發電廠剩下的飛灰或爐渣取代石灰石,減少開採。這樣都可以讓混凝土變得更環保。



書中除了介紹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也有讓孩子認識各種混凝土在建築裡的應用方式。

並且也補充人類使用混凝土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
最後如果你和孩子對於這種日本清爽型的工程繪本有興趣,也可以看看這套《從無到有工程大剖析》,同樣可以感受到日本的職人精神~
相關文章

康軒 社會六下第一單元 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書單

我愛牛奶

聊聊宇宙以及夢想希望:NASA研究員爸爸與怪咖女兒的對話

橋不只實用、美麗,是小朋友腦力激盪的題材喔!

生活知識王:來去工廠大探險

翰林 社會六下第三課 人文科技新世界 書單

翰林 社會四下第四課 家鄉的生產活動與環境 書單

翰林 社會三下第四課 生活與工作的轉變 書單

康軒 社會六下第一單元 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書單

我愛牛奶

聊聊宇宙以及夢想希望:NASA研究員爸爸與怪咖女兒的對話

橋不只實用、美麗,是小朋友腦力激盪的題材喔!

生活知識王:來去工廠大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