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好難?!和孩子解釋臺灣立法怎麼做?為什麼立法委員會吵架!
電子報文章目錄(點擊進入)
前言
不曉得你家孩子有沒有因為最近立法院大新聞而問你這樣的問題呢?那你又是怎麼回答呢?老實說,我之前對於立法院的運作也是似懂非懂,只剩下以前國高中公民課的殘留記憶。直到透過這次藐視國會罪立法、花蓮建設三法的提案爭議,才有機會重新複習一下。
但我想剛好透過這個機會,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和情境讓孩子認識臺灣的立法流程,並且也從中知道什麼才是民主精神。那我們就開始吧~
照片來源:中央社、東森新聞
我將臺灣的立法流程轉換成孩子熟悉的情境,當中會有一些省略的地方,不過會在重要的關鍵字裡也加入正式的法規或是新聞連結,讓你可以對照或是補充。
把立法院變成開班會
想想看~如果你班上大多數的同學都喜歡打躲避球,有天身為躲避球王牌的同學「彈平」,就想提議增加體育課的躲避球上課時間,滿足大家的需求,那他該怎麼做呢?
- 提案:彈平同學要先寫一份提案書,名稱是『增加體育課躲避球時數』,內容是每學期至少要有一半的體育課時間上躲避球。
- 審查:接著,彈平要將這份提案書交給班長(程序委員會)檢查格式,像是不是用電腦打字?有沒有印在A4紙上?
- 一讀:副班長會在班會上宣讀這個提案,跟班上同學說有人提案囉,並且問同學們有沒有意見?沒意見的話,我們就要開始進入委員會細部討論。
- 討論:這份提案會進入體育課審查委員會討論,委員會是由班上的同學組成,大家會討論是不是真的需要增加躲避球時數,或是要不要增加這麼多?最後依據大家的意見調整。
- 二讀(表決):最後這份提案會在班會上讓所有同學表決,並且根據表決結果來決定是不是要執行這個提案。
立法院裡的立法流程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請看關鍵評論|立委衝啥毀?專題報導。或是參考法律百科裡更詳細的法規流程。
藏在程序裡的魔鬼攻防戰
看起來雖然關卡不少,但是只要一關關過就好,那立法委員還有什麼好吵的呢?又或是為什麼立法要怎麼久,又或是立法委員會吵架打架呢?
首先一個法案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討論,取得大家共識,並不是直接表決就好,像是彈平同學可能會舉辦很多場公聽會,來收集同學、老師的意見。
在體育課審查委員會裡,也可能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如果彈平不願意修改,反對同學也不願意讓步。那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就會進入「協商」(黨團協商是臺灣才有的嗎?)。協商就像是大家互相討論,尋求修改或是互相讓步的空間,不過……
漫畫來源:週刊コロコロコミック【公式】
然而委員會或協商看似理性討論,但實際上卻可能是變成吵架,或是出現各種阻礙或是不公平的手段。
沒有討論、沒有民主
上面這些情形就發生在這次『藐視國會罪法案』裡,在委員會就發生了藍白陣營有多數人優勢,所以想直接透過表決進入二讀。不服輸的綠營則是在人數少的情況下,以直接佔領主席臺或是干擾議事等激烈手段,取代爭取更多人認同的討論作法。
少數服從多數。民主(程序正義)精神並非只是建立在這種投票種形式上,雙方討論到尋求最大共識的過程才是關鍵。
當我們換到『花蓮開發三法來法案』,你也會發現反對者是因為花費大量經費、破壞環境而拒絕時,那身為少數的東部人也就變成被忽略的對象。
透過這兩個例子希望讓孩子理解雖然表決好像很公平、也很簡單、,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盡量在正反雙方、多數與少數之間尋找出大家都能認同的方法。
任何法案的背後一定代表著有人需要,就像是彈平是因爲大部分同學都喜歡躲避球,所以才提出法案。那是不是可以有一種方法,既滿足喜歡躲避球的同學,又能替不喜歡躲避球的同學著想呢?不妨我們和孩子分別扮演雙方角色,實際找出解決方法!
最後的最後
雖然法條和雙方陣營的攻防戰還是會不斷變化,但是核心的民主精神卻是不會發生改變。雖然大人們總是再做不良示範,但是我並不會特別悲觀,畢竟這是需要長時間練習,我們的孩子一定也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那我們就下一期電子報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