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小讀者來信和昆蟲小記者的合作,找出蝸牛與昆蟲、生態的關係,讓趣味的知識文字成為國小低年級孩子的生物入門書。
蟲蟲週刊特別報導 蝸牛哪裡去了? 書評
你知道的蝸牛就是背著殼、軟軟的、觸角長在眼睛上、雨天會出來的小生物,對吧!
不過你不知道的蝸牛知識可是還有很多很多,要不然瓢蟲『七星』也不會接下這個採訪任務呢。《蟲蟲週刊特別報導 蝸牛哪裡去了?》 就是說著記者『七星』和老闆有天接到小讀者來信,問說他家附近蝸牛怎麼不見了?因此,展開了實地訪談任務。
就像是人類記者一樣,要訪問時永遠先找主角附近鄰居再說。而這巧妙的設計(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剛好讓讀者用更大的視野來看蝸牛。
瓢蟲『七星』是蟲蟲週刊自然科學版記者。
主編和七星,接到了一個不尋常的任務。一位小學生想要請他們調查,為什麼附近的蝸牛不見了?
這頁是重要的伏筆,當我們讀完最後一頁,認識到蝸牛如此重要時,再回到看這頁,你就會發現,不只沒有蝸牛,也沒有了其他生物存在。
身為科學版的記者,果真一下子就找出答案,原來都市水泥化的結果,無法提供潮溼的環境,乾巴巴的柏油馬路一點都不適合蝸牛。
有的鄰居以蝸牛為食、有的鄰居小孩需要暫住蝸牛的家(殼)、有的鄰居甚至仰賴蝸牛便便為生,用生物互動關係,來帶出即便是小小不起眼的生物『蝸牛』,都在整個大生態系中有著重要地位。
也因為如此,書中額外介紹了許多生物的小知識(大部分是昆蟲),增加了另外一層樂趣,不會只有蝸牛這麼單調。
畫家的畫風其實很有魄力,把野豬拼命挖土找蝸牛吃的衝勁描繪的超有力道。
不只野豬,螢火蟲幼蟲也是需要吃蝸牛才能長大。書籍不僅介紹蝸牛,同時也帶出許多相關生物的習性,是本知識豐富的繪本。
甚至蝸牛殼也被切葉蜂當作蜂寶寶的育嬰房,切葉蜂超厲害,用葉子做出一個個隔間,裡面還放好滿滿的食物。
甚至蝸牛的大便,也是其他小昆蟲的食物來源。沒有了蝸牛,其他生物怎麼活下去,對吧。
最後當然有找到當事者,而且七星也做了一篇超棒的訪問,用蝸牛背負著偉大生態任務的頭條插畫,替讀者們點出了蝸牛是如此重要。
最後七星當然完成一份很棒的報導,說著不僅蝸牛重要,其他生物也一樣,大家需要彼此依賴,誰也不能缺少誰。你看蝸牛身上背的責任多重啊。
在書中,也有整理好的小知識。像是蝸牛殼可是會隨著蝸牛生長而長大。蝸牛殼有分左旋和右旋,幫書補充一下,大部分蝸牛都是右旋,就像人類大多是右撇子,真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