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生活中吃的、用的等小東西的誕生,欣賞日本工廠的職人精神與生活文化!
從東西製造看文化的生活百科
讓孩子認識吃的、用的怎麼從工廠誕生的趣味驚喜;也從文化小知識,體會製造還是需要人的體貼溫暖!
初看這本書《生活知識王 來去工廠大探險》,以為是像 discovery 探索頻道的『製作的原理』影集,那種咻咻咻的機械生產俐落感。
然而翻開書裡的序言才發現,原來編輯團隊是希望透過書裡選擇的主題,讓孩子知道日本製造的特殊職人精神,不僅精確、也帶有人味!
結合意想不到知識的製造百科
書裡主題有包含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生活用品、甚至是巨大的建築。也因為書籍來自日本,選題會有日本的茶葉、咖哩塊、蒟蒻、醬汁(sauce)、榻榻米、納豆等很有日本味的主題;即便是臺灣也有的牛奶、香腸、軟糖、泡麵等,也能從書中閱讀到專屬日本的特色。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像是日本的軟糖其實偏軟、德國的軟糖其實偏硬。我才驚覺好像是誒!日本軟糖確實比較軟趴趴的、小熊軟糖口感確實比較脆一些。書裡說這是因為德國軟糖是為了訓練咀嚼力,不愧是德國人……
或是也可以比比看日本的泡麵哪裡不一樣!雖然書裡沒提到,但是我覺得日本泡麵真的比較人性化,不但蓋子很好撕開,乾麵還有專屬的濾水孔!
雖然孩子不像大人一樣很懂日本文化,還是可以從書裡獲得很多原來如此、意想不到的樂趣,像是冰淇淋在製作時會混入同樣體積的空氣——不要再錯怪洋芋片偷工減料了。
以及為什麼鋁箔紙會一面亮、一面霧?那膠帶又要怎麼處理,才會一面黏、一面不黏!書裡不只是單純介紹東西怎麼製造,也透過許多豆知識讓冷冰冰的生產線變得很有可讀性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瀏覽更多預覽圖)
生產步驟的插畫設計會是比較偏向卡通化和結合實際照片,所以如果你是想找很精細的流程圖,那這本書就不太適合了。
自己和孩子看完書後,不經會想如果是我們臺灣來出這本書,那義美小泡芙、東泉辣椒醬、臺南意麵、菜心罐頭、茶葉……又是怎麼從工廠誕生呢?
相關文章

康軒 社會六下第一單元 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書單

我愛牛奶

聊聊宇宙以及夢想希望:NASA研究員爸爸與怪咖女兒的對話

橋不只實用、美麗,是小朋友腦力激盪的題材喔!

生活知識王:來去工廠大探險

翰林 社會六下第三課 人文科技新世界 書單

翰林 社會四下第四課 家鄉的生產活動與環境 書單

翰林 社會三下第四課 生活與工作的轉變 書單

康軒 社會六下第一單元 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書單

我愛牛奶

聊聊宇宙以及夢想希望:NASA研究員爸爸與怪咖女兒的對話

橋不只實用、美麗,是小朋友腦力激盪的題材喔!

生活知識王:來去工廠大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