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生病的機制,結合微生物、人體知識,最後對於醫學有基本概念。
如果你的小朋友喜歡科學或知識或妖怪,不妨試試看『褲子小偷1:妖怪醫院的人體科學之旅』,透過妖怪+知識,引發孩子閱讀的動機。
一本改編現實、以菲律賓庫利昂島的痲瘋病隔離區為主題的青少年小說。作者用非常優雅的文字,緩緩帶出主角因為政府的隔離政策。
額外認識臺灣原生或是特有的生物與生態,並且學會珍惜與保育。
一本適合昆蟲迷孩子的昆蟲冒險故事書,練習從圖鑑到長文閱讀!即使不是昆蟲迷也可以好好享受這本書帶來的樂趣~
認識生物的起源以及地球怎麼誕生,知道生物如何適應環境與演化的科學概念。
《深夜的打呼大賽》是我很推薦的升小一橋樑書,是系列作的第三本,故事描述著動物管理員阿原和動物們的趣味互動。
認識古代已經滅絕的各種生物,包含常見的恐龍,以及化石形成的原理,並且透過這些知識引發對於演化的興趣。
骨頭老師可是科學館的超級巨星,校外教學的小學生都想聽骨頭老師講課。可是有一天骨頭老師發現自己少了一根肋骨,怎麼辦?趕緊趁休館黑摸摸,跑出外頭找肋骨......
認識動物、植物以外的其他微小生物以及與人類的關係。認識微觀、抽象的DNA、遺傳、細胞等進階生物知識。
小學自然課中的動物主題,是以觀察特徵和功能連結為主。《博物館偵探骨爾摩斯》這系列恰恰好就是利用這點,創造讓孩子可以主動加入的推理故事。
結合參觀動物園的實際體驗,認識各種生物以及生存環境,並且思考動物園的存在與功能,培養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