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SDGs 是什麼?今年大學學測的社會科考題就有 SDGs!

電子報
文章完成時間|2023-02-13

全球動起來的 SDGs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先代表所有成年人與自己向你家孩子和所有的未來主人翁道歉,SDGs 其實是我們大人快要搞砸地球了,然後卻要孩子和孩子的下一代一起承擔。

從過去兩年,SDGs 這個詞不僅出現在國際、城市、企業間討論,就連兒童書籍、新課綱、甚至是學校課程都出現相關的書籍和活動,甚至今年初剛結束的大學學測考題,都有出現以 SDGs 命題的題目,那 SDGs 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全世界從國際到小孩子,都需要通通動起來呢!

112 年大學學測社會科考題,出現關於 SDGs的命題方向

SDGs 是什麼?

SDGs 的全名是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聯合國在 2015 年提出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希望在 2030 年前完成 17 個項目,範圍從消除貧窮、飢餓、性別平等到環境保育永續。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終於承認地球快要被人類玩壞了,人類與人類之間也不再和諧共存,所以非常急迫的想要挽救這一切——這也是為什麼我一開頭想要先向你家小朋友道歉。

聯合國認為這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是當今我們『所有人類』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並且解決的方式必須要在『社會包容』、『經濟成長』、『環境保護』下取得三者平衡。

聯合國的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圖照來源:聯合國永續發展網站

為什麼臺灣要參加?

其實我們的政府也在隔年 2016 年開始制定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即便臺灣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但是臺灣也是身處地球的一份子,並且如果不追尋國際條約或是趨勢,反而會讓我們離國際社會越來越遠。

對企業而言也是,企業原本就有 ESG (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要向國際做生意、或是降低企業在未來的不確定性,ESG 都是不可或缺的標竿。 ESG 不管是字面或是意義,也都和 SDGs 重疊。

為什麼學校或考試會有?

2030 永續發展目標的時間剛好和 108 新課綱時間有重疊,並且這些目標在符合新課綱的素養精神和 19 項議題(議題融入教學)符合,所以非常適合當作國高中自主學習的題材。

雖然這些國際大目標聽起來很恐怖、然後似乎離自己和孩子很遙遠,有點不知道從何下手與應對。但是我想說,或許你和孩子現在或是過去其實都已經為了這些目標貢獻不少心力。你在倒垃圾時會處理好分類、你會隨身攜帶購物袋、拿環保杯,甚至是和孩子討論一些關於環境保育的問題——其實你已經完成並且在孩子面前示範了,第 12、14、15 項目標。

我們可以回頭和看學測和 SDGs 有關的考題,看了之後,你也會發現,即便老師們不提和 SDGs 有關,相信學生還是可以順利作答的。

112年大學學測社會科考題

我們和孩子能做得到嗎?

這些目標真的非常重要、確實也應該做到,那該我們怎麼對孩子解釋重要性呢?通常我會打個比喻:地球就像是孩子常去的公園,公園的所有設備或是規劃都是當初的人維護得好好的,讓我們可以安心遊玩;同樣的,我們在玩的同時,也要和前人一樣保持公德心,把完整的公園樣貌留給下個人才對。

維護的方法也有很多啊!那是不是乾脆不讓大家去公園,或是說嚴格禁止某些人進入,這樣就是最好、最棒的保護方法嗎?

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常見的誤區,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認為這些目標需要『社會包容』、『經濟成長』、『環境保護』三者平衡。舉例來說,不能因為打著環保的旗號,就直接犧牲某些人的生計。

石虎保育計畫

在臺灣,石虎保育就是一個逐漸朝向三方平衡的好例子,值得孩子思考看看。『拯救台灣石虎募資計畫 2.0——化解雞舍衝突,打造友善石虎國家隊!』透過專家、志工們深入瞭解農民的問題,以實際行動『改善雞舍』取代對農民處罰與指責,最終希望大眾、專家、農民在互相理解後,共同為石虎與環境盡力。

在這過程中,可以看到環境保護的責任並非是像以前一樣總是指責或是把社會責任丟在單一方身上,而是在不同社群包容、不犧牲經濟下,完成這個任務。

而我們和孩子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個計畫,但是透過募資和收集資料認識這種做法。甚至是孩子也自己組國家隊做到連大人都意想不到的事。

協會志工幫助農民改善與搭建雞舍圍網。(圖照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新住民媽媽融入臺灣生活

少年報導者最新一篇新聞『桃園市新路國小/越南新住民媽媽如何融入台灣社會生活?』,一群國小孩子訪問班上同學的越南新住民媽媽,從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體會他們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出方法解決問題——讓人覺得這些孩子真的很棒!

新路國小學生在調查後,為這些新住民媽媽製作的適應指南表。(圖照來源:少年報導者)

從生活體驗出發

現在孩子接觸 SDGs 的做法,大多可能來自於各種書單,但是只有閱讀的效果有限。首先是書籍所呈現到孩子眼前,已經是一個美好的結果,無法體會三方平衡所帶來的關鍵影響;再來是會無法讓孩子練習從生活找出問題的能力。

就如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如何融入課程?怎樣的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感?』這篇報導所建議的,只有讓孩子親自找出並體驗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才能喚起孩子想要改變世界的動力。

那問題哪裡來呢?我們可以帶孩子閱讀報紙,甚至自己和孩子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而我最近在 PTT 看到一則貼文,熱烈討論著家長接送造成交通問題,有人指責這些家長違規停車造成交通亂象,對孩子造成壞榜樣。也有家長認為自己並非故意,是上班時間和上課時間衝突,學校也沒有規劃好停車區。學校也是無奈,政府交通部門無法允許申請更多接送區。

這也是個很好、很接近孩子生活的問題,可以討論該如何在這三方取得平衡呢?社會包容(家長、用路人、學校可以互相理解)、經濟成長(家長可以安心上班)、環境保育(社區友善、不會產生交通問題)。

不妨也可以從這裡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