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通過:護送小動物回家

充滿韻律的文字、魅力的插畫,還有生態保育之外的多重概念,都讓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書籍畫重點
- 充滿韻律的文字和吸引力的插畫,很好說故事!
- 直覺又『誠實』的保育故事,讓孩子體會自己擁有改變的能力!
- 不只是生態保育,也有兒童人權以及 SDGs 的概念。
這本生態繪本很好說故事
這本替兩棲動物建立生態廊道的繪本,是作者改編自美國麻州有一群志工會在每年春天夜晚,冒著大雨以及在馬路上穿梭的風險,『親手』把一隻隻青蛙、蠑螈從馬路的一頭,『拎』到另外一頭的保育故事。
然而更讓我驚喜的是,閱讀這本書時,作者很節制的不讓頁面充斥太多知識,而是透過很有韻律的語句、以及符合夜晚燈光那陰暗又明亮的對比插畫,都讓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身為當地的志工小隊,大人和孩子們只要聽到春天大雨來時、就要穿上裝備跟著青蛙發的響亮叫聲出門。是時候、是時候,感謝譯者非常厲害的保留原文的韻味。
大小志工們,一邊要注意車輛、一邊要留意馬路上的兩棲動物,輕輕的把它們放在手裡,並且移動到馬路對邊。
有各種青蛙與蠑螈,詳細的資訊都有在書末的附錄介紹。這些小動物們正要往他們的出生地前進,繁殖下一代。
位於美國麻州的實際位置,馬路上有著孔洞的通道就是生態廊道。(照片來源:John Phelan,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科學要出現的部分,作者也掌握得不錯,書裡一些謎樣小細節,像是什麼是春池、為什麼抓動物們要先用冰冷的雨水洗手,為什麼我們會知道這些動物要爬去哪裡?在書末附錄都可以找到答案。
並且有意思的是,這樣志工行為也在作者提點下,有了更科學的概念,像是為什麼要統計與記錄這些動物的種類與數目,又或是生態廊道建好後,志工們還是會去『驗收』動物們通過的情況。這些都讓這本書的科學概念變成很完整。
用冷水洗手可以為了要保護這些兩棲動物嬌貴的皮膚。
這些馬路其實隔開了這些動物們要回到出生地產卵孕育下一代的路。春池,指得就是森林裡有要大雨時才會積水的小窪地。在這個窪地裡沒有魚生存著,讓這些小動物可以放心的繁殖下一代。
書末附錄有書裡出現的兩棲動物小檔案,保育活動介紹、公民科學家的概念,以及名詞解釋。不會過難,是小學生中年級,或是家長都可以直接理解的內容。
這本書很誠實的貼近孩子
或許作者曾經是學校裡帶過孩子的科學老師,對於孩子心裡的描寫、對學校教育的理解、以及對兒童想法與權利的尊重都在這本書呈現的很好。因此讓我們說故事或是閱讀時,都會讓孩子很有共鳴。
像是孩子在漆黑的夜晚擔任志工時,心裡還是會因為背脊發麻,而有些緊張害怕——即便知道這是動物們發出的聲音。甚至孩子在面對政府聽證會的委員大人前,準備提出生態廊道報告前緊張與焦慮,都讓我們意識到這些志工還是孩子啊!
但就是因為孩子,他們的意見與權利才不能這樣輕易被無視,就像是書裡爸媽們願意尊重孩子的生態廊道提案,並且一起努力整理資料,準備提案。
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的另外一個珍貴的地方『兒童權利』。我們從不小看兒童,並且捍衛每一位兒童發聲與行動的權利。
爸爸和媽媽珍惜孩子願意發生的理念,並且一起研究並且擬定計劃。你也會發現這個計畫是需要找很多資料,同時他們平常統計的數據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這個畫面很有意思,呼應了最前面用燈光尋找兩棲動物的頁面,只不過現在的燈光卻是孩子自己
臺灣的生態廊道
那臺灣的生態廊道在哪裡呢?推薦公視這部影片,並且留意影片標題『補償方案』。提醒我們,無論生態廊道做得再好,這都是逼不得已、事後彌補的做法。
書店連結
書店連結
相關文章

安全通過:護送小動物回家

東谷沙飛:山的孩子笛昂

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

地球不碳氣

山神的邀請卡:手作一條和自然交朋友的路

一場海洋危機的多重閱讀視角,分享我自己的新書上市心得~

SOS探險隊:拯救珊瑚大作戰

珊瑚,是海洋的森林

安全通過:護送小動物回家

東谷沙飛:山的孩子笛昂

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

地球不碳氣

山神的邀請卡:手作一條和自然交朋友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