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葛藤、隼:牡丹社事件
以牡丹社事件的漫畫,不僅適合孩子閱讀,也可以當作恆春、阿朗壹古道的體驗讀物。
不只是臺灣,也有多元思考
牡丹社事件是兩起事件的合稱,首先是琉球人民因爲船難漂流到恆春,但因為和原住民語言不通,所以被殺害。後來日本以此為藉口,出兵臺灣,最後清帝國和日本雙方談判,也影響清帝國開始重視臺灣開發!
這麼嚴肅的事件,在這本漫畫裡被改編得很好讀,甚至漫畫走可愛風,可以讓孩子從輕鬆閱讀中完整理解這個事件。
並且這本漫畫除了原住民外,也加入了日本、清帝國、漢人以及美國等國際視角,透過多角度的軸線,讓孩子對臺灣歷史的了解可以不再局限於島上這塊土地。
事件起因是琉球人在回途中,不小心在臺灣擱淺。
然而因為和原住民語言不通,雙方誤會下發生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的事件。
這事件後來成為日本攻打臺灣的藉口(也是第一次海外出兵)。在這藉口後面其實藏有許多日本國內的政治派系角力。
書籍畫重點
- 畫風可愛、劇情好讀。在部分名詞或改編都有額外註解。
- 完整收錄牡丹社事件和後續國際情勢發展。
- 能夠呈現臺灣歷史的多元視角。
重點提醒:在可愛的漫畫和趣味的對白下,記得提醒孩子整起事件還是非常嚴肅的,並且原住民也並非是野蠻、嗜血的一族,而是有獨特的文化。
國際視角裡的臺灣
孩子在認識歷史的時候,很容易會以自己的角度、或是僅限於我們所在的國家來看整個歷史。但因為臺灣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大航海時代下,早就有不少外國人經過,並且與原住民互動。更不用說,還有日本與中國。
像是書裡一開始就出現了李仙得,這位來自美國的臺灣通,他才剛處理完羅妹號事件(公視電視劇『斯卡羅』的故事主軸)。
除了國家外,臺灣也是經常發生不同族群以及種族的互相衝撞,像是在書裡,即便是排灣族也有不同『社』的原住民,發生誰也不服誰的狀況。
牡丹社事件在國小課本的描述較少,大約只有一段的文字量,不過孩子可以從這個事件裡,知道當時臺灣在國際上的關鍵地位。
這本書來自於文化部與屏東縣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一部分,是很適合帶著孩子拿著這本書,去舊稱琅嶠的恆春以及古戰場遺跡逛逛。甚至預約阿朗壹古道行程,感受清帝國在這事件後所開發的道路。
在書裡,孩子可以知道臺灣具有非常複雜的情勢,即便是島內的原住民也因為不同族群而彼此有所爭鬥。
另一方面,國際勢力也深入臺灣與清帝國。故事裡出現了一位你和孩子或許曾聽過的李仙得。他也是公視電視劇『斯卡羅』的主角之一。這位美國人可說是最了解臺灣的人之一。
同樣書裡也讓孩子知道日本國內因為不同派系的關係,而在出兵清帝國、朝鮮(韓國)、臺灣之間角力。
最後日本決定出兵臺灣,背後複雜的理由與國際情勢,也讓清帝國終於決定開始大力管理臺灣。
屏東縣的歷史事件導覽地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