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臺灣史
趣味的文字與適當的內容,不僅可以讓成人閱讀,也可以當作國小國中臺灣歷史的課外書。身為國中歷史老師的作者,也提點孩子閱讀歷史需要保有自主思考。
為學校臺灣史設計的課外書
《開箱臺灣史》真的是一本難得有想到『國小國中臺灣史』的課外書。很幸運在我還沒有讀之前,有先看作者吳宜蓉在 FB 的說書介紹影片,發現:
- 作者原來是國中歷史老師
- 作者想要替學校的臺灣史內容增加連結和厚度
- 作者也想幫40歲以上的大人解決煩惱
推薦進入這本書之前,先看看作者的說書採訪影片,可以更知道書裡想要表達的概念。
有了概念後,難怪看了目錄和內容就覺得很親切,課本裡的關鍵字或是內容,幾乎都可以在書裡找到更多的延伸與連結。
就像吳宜蓉說的,常常有家長發問要怎麼背歷史,她說因為課本的知識都是片段化,學生必須將這些片段連結,知道前因後果,不然就會有一背一,最後就是全部忘光光。
所以她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孩子補充一下這些事件的背景,但是又不會像專研臺灣史的書一樣,補太多。
書籍一開始是從原住民神話開始講起,不過可惜的是,篇幅很少,對於原住民的歷史敘述不多。
大航海時代裡,影響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書裡就說了不少故事。
臺灣的特產,糖、樟腦、茶葉,也在書裡有不少趣味故事。讓孩子可以從這些特產連結回當時的航海貿易以及臺灣的處境。
確實就如作者說的,補的不會很多,主要是『連結感』,以及針對重點人物或是事件延伸。特別是幫 40 歲以上的大人惡補一下,因為臺灣史進入課本的時候,大約是 1997 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出現和孩子課本的落差。
趣味的是,書還把鄭成功、劉銘傳,做了不同時代下的版本對比,像是小時候讀的鄭成功形象和現在孩子讀的可是有很大不同;以前清朝的撫番教化,在現在的原住民眼裡可是殘酷的屠殺。
除了當中可以看見歷史的差異,我也很喜歡作者說的:歷史本身就帶有多重宇宙性質,絕對是在歡樂文字背後,讓孩子想得更多。
作者特別在書裡做了不少趣味的時代對比,一個鄭成功在不同時代背景裡,產生了各自表述(笑)。
這樣的各自表述也發生在清朝撫番上,作者也提醒孩子,學歷史是非常需要獨立思考。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日據時代,學校教育制度、工作假日制度、注重悠閒娛樂等西化進步的背後,也是帶有殖民的目的。
或許作者這本書也是臺灣歷史裡的其中一個小宇宙,不過吳怡蓉大方的提醒孩子,不論身處哪個宇宙裡,讀歷史最重要的是目的是學會獨立思考。
類似的書還有《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雖然都是放在成人書,但是寫作目的上還很不一樣,《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就提到他不是要寫一本歷史專書,而是看到臺灣歷史上哪裡有梗、就往那裡寫去。用字上也更像大人語感一些。
《開箱臺灣史》則是有考慮少年讀者,如果你的孩子平常閱讀少年小說都沒有問題,那這本讀起來應該也不會遇到特別阻礙。
不過這本書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 雖然是小學生、中學生也可以讀,不過某些玩笑梗,我想大概只有大人才會懂(世代差距)。
- 書籍是從史前時代、原住民到近代,像是美援、白色恐怖等,不過史前時代與原住民的份量相對較少。
- 即便這本書有想到學校的臺灣歷史課,不過也不是通包,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有提到才是重點,沒提到就是課本不重要之類的。
除了歷史外,像是臺灣的信仰或是社會文化等,也有許多好玩的典故。
線上有聲書
另外,這本書還有免費的線上有聲書。家中的孩子如果對於文字書還有些抗拒,或許可以來嘗試用『聽』的,引發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