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

從這些趣味又具兒童味的臺灣原生動物故事,讓孩子認識這些動物在原住民傳說、臺灣歷史、以及現代生態保育的蹤跡。
書籍畫重點
- 從原住民、歷史、生態保育幫臺灣動物說故事。
- 不只故事,也有這些動物的科學小檔案。
- 短篇文章,方便每天閱讀。
臺灣的動物也有自己的故事
看到這系列書時,我腦海中閃過《西頓動物記》,非常高興終於有人為了臺灣的原生動物們找故事以及寫故事。審訂者林大利在導讀裡說的非常好:
莫要外國動物如數家珍,身邊生物卻一知半解。
在孩子們閱讀的素材裡,其實臺灣動物的比例偏少;常見的繪本、故事讀本、科學百科裡面的動物都是來自國外的『舶來品』,因此對於身邊的臺灣生物卻認識很少,我想大概只有電視裡比較常出現的黑熊,或是等到上自然課時才會開始認識臺灣的珍貴動物~
因此,這也凸顯這系列書籍的特殊性。不過我們不用擔心這樣的書會不會很嚴肅,或是刻意要讓孩子認識些什麼的目的。
其實作者林世仁老師,身為資深的兒童大作家,是從原住民的傳說故事、臺灣的歷史、保育新聞與人物故事裡取材,並且改篇成一篇篇短篇的趣味故事(作者稱之為童話)。不僅讀來有意思、沒有負擔,而且還可以看到同一種動物,在不同取材資料裡的各種變化。
光是一種動物就可以在不同傳說裡看到,就是這本書的醍醐味啊。(點擊瀏覽更多)
在魯凱族的朋友裡,原本頑皮的雲豹卻變成帶領族人尋找新天地的神獸。
每個故事的結尾都會有一頁配合的科學知識。
又或是除了傳說,也有作者改編的童話,像是白海豚就是被創作成白海豚遇到媽祖的童話。那除了這些故事類文字外,也有不少『真實』事件,像是在臺灣歷史裡,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如何在臺灣遇到一隻藍色神祕鳥類——帝雉;又或是介紹黑熊媽媽、櫻花鉤吻鮭的保育故事。這些都讓這個系列的故事非常豐富多樣。
帝雉則是來自於臺灣歷史裡不同科學家的發現故事。
白海豚則是作者發揮創作功力的生態童話。
櫻花鉤吻鮭在書裡就是改編自實際的生態保育事件。
是故事、是科學、也是歷史
就如同林大利在導讀中說的,這些文字其實也是一種歷史紀錄。認識這些動物不只從科學的角度,也可以從各種文獻或是傳說。特別是,原住民並沒有使用文字,多是口耳相傳,然而他們就是最早與臺灣生物相處的人類,這些文字不僅替原住民保留紀錄,也讓我們可以從更早的時間去挖掘這些動物可能的蹤跡。
最後是對我自己來說,有點可惜的地方是,作者改編或是改寫的故事有些薄和平鋪直述,小朋友來讀應該是OK。但以我大人來看,就會希望作者可以多和歷史專業人合作,尋找更多資料,加深故事的深度。
書店連結
書店連結
相關文章

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

地球不碳氣

山神的邀請卡:手作一條和自然交朋友的路

一場海洋危機的多重閱讀視角,分享我自己的新書上市心得~

SOS探險隊:拯救珊瑚大作戰

珊瑚,是海洋的森林

城市中的森林

保護潮間帶大作戰

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

地球不碳氣

山神的邀請卡:手作一條和自然交朋友的路

一場海洋危機的多重閱讀視角,分享我自己的新書上市心得~

SOS探險隊:拯救珊瑚大作戰
